您當(dāng)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美文美圖 > 正文
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1-15 09:19
□ 李志聯(lián)
我一直有個沒說出口的想法:可否把吃得下父母的剩飯作為衡量一個人孝與否、孝深淺的標(biāo)尺之一。
至少于我,是吃得下父母的剩飯的。不僅父母的剩飯,在祖父母生前,祖父母的剩飯也經(jīng)常吃,不僅吃得下,還吃得很坦然、很幸福。這里面,既有以前生活水平低、物資不豐富、不忍浪費食物等客觀因素,更有心理上的融合感、親近感。
記得在我上小學(xué)三四年級的時候,爺爺奶奶與我們分家后搬到老屋后面的一處空院子里住。他們倆習(xí)慣早睡早起,每次吃飯時間都比我們早。于是,爺爺奶奶喊我去他們那里吃剩飯就成了習(xí)慣,奶奶或爺爺站在村口眺望我放學(xué)歸來的身影也成了我珍存至今的記憶。說是剩飯,其實沒有一點剩的意思,熱乎乎的一大碗或多半碗,上面漂著誘人的芝麻香油,有時還帶著荷包蛋和難得一見的瘦肉塊,比母親做的飯菜可口多了,我當(dāng)然愿意吃。
后來,我到鎮(zhèn)上讀初中,放學(xué)比小學(xué)時晚了不少,但奶奶或爺爺依然會站在村口路旁等我——我知道,香噴噴的剩飯在鐵鍋里面蓋著等我呢。再后來,奶奶因病去世,爺爺在伯父和我們家輪流吃住。家里有了好吃的首先送給爺爺,飯菜也是先給爺爺盛好端過去,然后我們才吃。只要是我在家,爺爺有了吃不完的好飯菜,還是習(xí)慣喊我過去吃,一直到我參加工作、結(jié)婚成家,多年不變。
記得婚后在農(nóng)村老家小住,妻子偶然看到我一邊吃著爺爺?shù)氖o堃贿吅蜖敔斦勑︼L(fēng)生,大覺詫異。只是,習(xí)慣成自然,孝心已入髓,我不覺得吃老人的剩飯有啥不妥。知道了來龍去脈后,妻子也就默默認同了。
耳濡目染,后來我的兒子也繼承了“吃老人剩飯”的家風(fēng),能夠坦然吃下自己爸媽和爺爺奶奶的美味剩飯了。在老人住院時,兒子也知道幫助我們買飯喂飯、清倒便盆了。
常見一些人在酒桌飯局上自詡?cè)绾稳绾涡㈨?、每次回家買多少多少禮物等等,而照顧父母衣食住行的細節(jié)、父母內(nèi)心的真切感受則鮮有提及。誠然,心誠為孝,盡心為孝。孔夫子有言,“色難”。最好的孝順是不給父母臉色,苦樂與共,和合相融,而不是父母年老體衰后連吃飯的碗筷都要分得一清二楚、界限分明——無形之中,在心理上拉遠了與父母的距離,容易讓父母心生孤單,產(chǎn)生“多余、無用”等難以言說的傷感。
當(dāng)然,家庭成員患有醫(yī)生要求必須分餐單食的疾病時,另當(dāng)別論。隨著科學(xué)的發(fā)展、社會的進步,聚餐時的分餐特別是公眾聚餐時的分餐,也與“光盤行動”一起逐漸成為一種時尚,“吃剩飯”正在成為一種記憶。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(jì)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